崔道成派人到城前, 提出交换双方战死者尸首, 穆桂英当不会拒绝, 于是萧雪婷等人首级一一送回, 而宋方亦把银铃尸首让辽军取回。 到辽人为银铃殓祭, 才知道那女将是萧太后的女儿。
不久, 宝兴寨陷落, 林湘芸被斩的消息传来。 穆桂英早就知道湘芸凶多吉少, 但噩耗传来, 仍令人不胜悲恸。 又想到如朝廷仍不发兵, 雁门关陷落只是迟早的事。 一旦宝兴寨方面的辽军与休哥军团会师, 形势就会更加险恶。 雁门关中被一片悲观情绪笼罩。她当然不知道耶律德荣另有打算而根本无意与休哥合兵一处。
这天, 雁门迎来这一年的初雪。
本来只是十月中旬, 雁门关是很少如此早就下雪的, 彷佛是老天爷也因人间杀戮太多而寒心起来, 于是就降雪了。 诸葛芸却合指一算, 得知不久将会有大雪, 这对雁门防守应有帮助。 雁门关地势已险要, 如遇极寒天气, 泼水城墙上立可成冰, 辽人攀城进攻就会大大增加难度。 另外, 她又建议桂英选出精锐再加以训练使能在冰雪中作战, 以便时机到来时不致措手不及。
十月下旬, 萧太后下旨, 暂免休哥折了银铃之罪, 但下了军令他必须在一月之内攻下雁门, 并取得穆桂英首级送往辽京。 否则两罪俱发, 家族连坐。
休哥不得已, 重新发动攻势。 这时, 萧太后更派遣三万精兵增援, 另送来攻城器械, 一时间巨石从天而降, 雁门关守军不少被打死, 穆桂英等情况日益困难。
十月底, 雁门终于迎来大雪天。
宋军亦决定乘这雪天作最后挣扎,向辽军发动全面反攻。
(十八)
就在穆桂英等计划乘大雪纷飞时全军出动进袭辽营时, 一支援军终于到达。 出乎众人所料的是, 来的不是杨家军主力红颜军, 而是由凤仪公主和妹妹青鸾公主率领的女禁军八千人。
凤仪公主虽生于皇家, 可是一向对杨家军怀有极大好感。 而每当杨家被朝廷猜忌时, 往往是赵凤仪向父皇进言消解。 赵凤仪长桂英一岁, 与穆桂英感情甚笃, 如果不是对自己的身份特殊恐遭人物议, 早就会向穆桂英提出义结金兰。 这次得知穆桂英所部陷入苦战, 父皇又屡谏不听, 一直拒绝允许杨家精锐的红颜军北上驰援, 凤仪心焦如焚。 倒是妹妹青鸾旁观者清, 提醒姐姐虽然红颜军被禁止出动, 姊妹二人所统率正在汴京城外操练的女禁卫营却未有奉诏。 一言惊醒之下, 凤仪姊妹二人马上秘密出城, 率领女禁军八千人北上。
穆桂英等见两位公主带来了援兵, 一则是喜, 再则是忧。 喜的是终于盼来生力军补充伤亡已十分巨大的边防将士, 忧是两位公主为了她而犯险, 当下就力劝她们马上回去。
凤仪哪里肯依。
穆桂英再苦劝道: 「殿下乃千金之体, 兵凶战危, 万一出了什么差池, 桂英就是百死也难赎其罪。」
凤仪道: 「你我虽未结金兰, 实已如同姊妹, 正是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再说我两人生于皇家, 受百姓锦衣玉食而无一事以报百姓之恩, 今国有大难, 如仍畏险裹足不前, 那就真是忘恩负义。 妹妹毋再多言。 凤仪明白军中将令不可出多门, 我俩人与八千女禁军就交受妹妹节制, 虽九死无悔。 军中称我二人为公主诸多不便, 妹妹就叫我一声姐姐, 把青鸾当作妹妹就好。」
桂英素知这公主向来重情义, 且一诺千金, 一旦立下主意, 其他人怎劝也是徒然。叹了口气, 道: 「姐姐对桂英隆情厚义, 桂英粉身碎骨难报。 既然姐姐心意已决, 我这作妹妹的就只好领命了。」
当下就与凤仪, 青鸾, 诸葛芸等商议出击布署。 穆桂英本部原先近二万人中, 五千人殁于宝兴寨, 连月来交战亦有巨大伤亡, 至今能战者不及七千之数, 现在凤仪等带来八千将士, 虽令军力回升, 但对比辽兵, 仍处劣势, 近日探知萧太后不断抽调辽国禁军至休哥部, 如正面交锋, 难以言胜。 加上宝兴寨方面敌人取向不明, 倘辽人合兵一处, 则形势定更险。 凤仪亦主张速战速决, 自己与妹妹此次领兵北上, 虽未违旨, 但总有点名不正, 言不顺。 万一父皇怪罪, 自己二人虽是他宠爱女儿, 也不敢直犯天颜。 万一圣旨到来要她们马上率军回京, 那时就进退两难了。
诸葛芸连夜观天, 知未来数日会迎来狂风暴雪, 正合以寡击众。
穆桂英也知这是兵行险着, 成功固佳, 失败就万劫不复。 但念到孤城困守, 外无援兵, 而敌人却随时可以合兵一处, 到时雁门关也就肯定会失手,倒不如火中取栗孤注一掷了。 当下就决定次夜出击, 以桂英本部为左军, 女禁军八千为右军, 藉暴雪掩护, 夜袭辽营。
合议既毕, 时已夜深, 各人回到房中, 桂英哪里睡得着, 便走到中庭去了。 这时瑞雪融融, 整个雁门关成了银妆素抹。 桂英回想自己一生: 叱咤风云有之, 悲苦有之, 扪心自问, 当年委身宗保, 多少有些是年少无知, 意气用事。 宗保虽对她也算不错
不久, 宝兴寨陷落, 林湘芸被斩的消息传来。 穆桂英早就知道湘芸凶多吉少, 但噩耗传来, 仍令人不胜悲恸。 又想到如朝廷仍不发兵, 雁门关陷落只是迟早的事。 一旦宝兴寨方面的辽军与休哥军团会师, 形势就会更加险恶。 雁门关中被一片悲观情绪笼罩。她当然不知道耶律德荣另有打算而根本无意与休哥合兵一处。
这天, 雁门迎来这一年的初雪。
本来只是十月中旬, 雁门关是很少如此早就下雪的, 彷佛是老天爷也因人间杀戮太多而寒心起来, 于是就降雪了。 诸葛芸却合指一算, 得知不久将会有大雪, 这对雁门防守应有帮助。 雁门关地势已险要, 如遇极寒天气, 泼水城墙上立可成冰, 辽人攀城进攻就会大大增加难度。 另外, 她又建议桂英选出精锐再加以训练使能在冰雪中作战, 以便时机到来时不致措手不及。
十月下旬, 萧太后下旨, 暂免休哥折了银铃之罪, 但下了军令他必须在一月之内攻下雁门, 并取得穆桂英首级送往辽京。 否则两罪俱发, 家族连坐。
休哥不得已, 重新发动攻势。 这时, 萧太后更派遣三万精兵增援, 另送来攻城器械, 一时间巨石从天而降, 雁门关守军不少被打死, 穆桂英等情况日益困难。
十月底, 雁门终于迎来大雪天。
宋军亦决定乘这雪天作最后挣扎,向辽军发动全面反攻。
(十八)
就在穆桂英等计划乘大雪纷飞时全军出动进袭辽营时, 一支援军终于到达。 出乎众人所料的是, 来的不是杨家军主力红颜军, 而是由凤仪公主和妹妹青鸾公主率领的女禁军八千人。
凤仪公主虽生于皇家, 可是一向对杨家军怀有极大好感。 而每当杨家被朝廷猜忌时, 往往是赵凤仪向父皇进言消解。 赵凤仪长桂英一岁, 与穆桂英感情甚笃, 如果不是对自己的身份特殊恐遭人物议, 早就会向穆桂英提出义结金兰。 这次得知穆桂英所部陷入苦战, 父皇又屡谏不听, 一直拒绝允许杨家精锐的红颜军北上驰援, 凤仪心焦如焚。 倒是妹妹青鸾旁观者清, 提醒姐姐虽然红颜军被禁止出动, 姊妹二人所统率正在汴京城外操练的女禁卫营却未有奉诏。 一言惊醒之下, 凤仪姊妹二人马上秘密出城, 率领女禁军八千人北上。
穆桂英等见两位公主带来了援兵, 一则是喜, 再则是忧。 喜的是终于盼来生力军补充伤亡已十分巨大的边防将士, 忧是两位公主为了她而犯险, 当下就力劝她们马上回去。
凤仪哪里肯依。
穆桂英再苦劝道: 「殿下乃千金之体, 兵凶战危, 万一出了什么差池, 桂英就是百死也难赎其罪。」
凤仪道: 「你我虽未结金兰, 实已如同姊妹, 正是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再说我两人生于皇家, 受百姓锦衣玉食而无一事以报百姓之恩, 今国有大难, 如仍畏险裹足不前, 那就真是忘恩负义。 妹妹毋再多言。 凤仪明白军中将令不可出多门, 我俩人与八千女禁军就交受妹妹节制, 虽九死无悔。 军中称我二人为公主诸多不便, 妹妹就叫我一声姐姐, 把青鸾当作妹妹就好。」
桂英素知这公主向来重情义, 且一诺千金, 一旦立下主意, 其他人怎劝也是徒然。叹了口气, 道: 「姐姐对桂英隆情厚义, 桂英粉身碎骨难报。 既然姐姐心意已决, 我这作妹妹的就只好领命了。」
当下就与凤仪, 青鸾, 诸葛芸等商议出击布署。 穆桂英本部原先近二万人中, 五千人殁于宝兴寨, 连月来交战亦有巨大伤亡, 至今能战者不及七千之数, 现在凤仪等带来八千将士, 虽令军力回升, 但对比辽兵, 仍处劣势, 近日探知萧太后不断抽调辽国禁军至休哥部, 如正面交锋, 难以言胜。 加上宝兴寨方面敌人取向不明, 倘辽人合兵一处, 则形势定更险。 凤仪亦主张速战速决, 自己与妹妹此次领兵北上, 虽未违旨, 但总有点名不正, 言不顺。 万一父皇怪罪, 自己二人虽是他宠爱女儿, 也不敢直犯天颜。 万一圣旨到来要她们马上率军回京, 那时就进退两难了。
诸葛芸连夜观天, 知未来数日会迎来狂风暴雪, 正合以寡击众。
穆桂英也知这是兵行险着, 成功固佳, 失败就万劫不复。 但念到孤城困守, 外无援兵, 而敌人却随时可以合兵一处, 到时雁门关也就肯定会失手,倒不如火中取栗孤注一掷了。 当下就决定次夜出击, 以桂英本部为左军, 女禁军八千为右军, 藉暴雪掩护, 夜袭辽营。
合议既毕, 时已夜深, 各人回到房中, 桂英哪里睡得着, 便走到中庭去了。 这时瑞雪融融, 整个雁门关成了银妆素抹。 桂英回想自己一生: 叱咤风云有之, 悲苦有之, 扪心自问, 当年委身宗保, 多少有些是年少无知, 意气用事。 宗保虽对她也算不错